找到相关内容179篇,用时171毫秒. ·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
  • 佛教教育中的独立人格

    是“凡人人格”。   在中国的传统思想中,儒家“内圣外王”的理想正是在追求和塑造“圣贤人格”,其特征是“以天下为己任”、“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等。这样的“圣贤人格”,强调的是无私无我,...

    林国良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440153385.html
  • 《周易禅解》哲学智慧通观

    。“孔子十传,会归内圣外王之学,第一义悉檀也。” (《上经》,第2页)智旭在《系辞上传》之首,对孔子十传之旨作了说明:“孔子既为《彖传》、《象传》以释之。今又统论伏羲所以设卦,文、周所以系辞,其旨趣...缘起门说,亦可作设化利生门说。在儒则内圣外王之学,在释则自利利他之诀也。”(《序卦传》,第295页)世法内圣外王之学与出世法自利利他之道,本有差异,在《禅解》之中却被智旭毫无隔阂地统一起来。  伏羲阴阳...

    刘泽亮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451646113.html
  • 佛学问答——惟贤长老答

    “建功立业的内圣外王之道,佛教讲修心,一个人怎样用佛教的修心来做儒家的外王之道? 答:“内圣外王”是儒家提出来的,内心是讲德,讲圣贤之德,“外王”就是搞政治,从总统到宰相以下的各阶层。那么“王道”是什么道呢?我们中国古语的解释,就是仁义之道,内心是圣贤境界,外表用政治手段,行仁义之道,就叫内圣外王,这是我们中国提出来的。 在佛家来讲,在家菩萨是可以搞这个“内圣外王”的,可以举出很多例子,印度的...

    佚名

    |论坛精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5/07264878881.html
  • 周易禅解(5)

    天地之大德曰生。圣人之大宝曰位。何以守位曰仁。何以聚人曰财。理财正辞禁民为非曰义。   此直明圣人作易。包天地万物之理。而为内圣外王之学也。盖自八卦成列。而天地万物之象已皆在其中矣。因而重之。而天地...矣。庶必加之以富。故曰财。富必加之以教。故曰义。此内圣外王之学。一取法于天地事物者也。   古者包牺氏之王天下也。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观鸟兽之文。与地之宜。近取诸身。远取诸物。于是始作八卦。以...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321544289.html
  • 沈宗霖:〈生生、死死、生死:试论晚明士人面对生死的态度与方法〉

    为官者,一旦遭祸,株连九族”这种激烈环境的影响,更是影响处于乱世之际的士人对于生死问题必须去刻意精研与探究思索的心态。  儒学本身即有“经世”性格存在,相对于道家、佛家而言,儒家更是一个以内圣外王,入则...儒家“内圣外王”思想的维系,即使在大势所趋之下,儒家细部的学说梗概往往与时所盛行的他家说法相结合──或言及灾异的西汉儒,或讲道德、言性理、屏佛老的宋明儒等,但若究其源头,大体仍是以“内圣外王”为核心,期...

    沈宗霖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1185870753.html
  • 印光大师的儒学思想[1]

    灵岩山寺版)  [7] 有关儒家的圣人问题,本人在《〈周易〉的圣人观与儒家的内圣外王》一文中有专门的探讨。本人认为:「《周易》与儒家所说的圣人,与其说是『内圣外王』,不如说是『以明君为圣』更为贴切。中国能否繁荣富强,这同是否提倡『内圣外王』毫不相干,因为圣人与政治家完全是两回事,硬要将其拉扯到一块只是理论家的一厢情愿,事实上是不可能的。」详见《世界弘明哲学季刊》2000年12月号《〈周易〉的圣人观与...

    恒毓

    |儒家|

    http://www.fjdh.cn/article/2005/08/000317565.html
  • 【 惟觉谈禅 】:佛法的教育内涵

      佛法的教育是以心灵为重,期望能改变世人一味追求物欲享受的态度。儒家也强调“内圣外王”的精神;内圣,指的是心灵的安定;外王,是以慈悲心来救世济民。佛法亦强调菩萨要向五明处...

    惟觉老和尚

    教育|佛法|佛教教育

    http://www.fjdh.cn/article/2005/11/1453522088.html
  • 如何运用佛法教育和影响下一代

    时,如果是上天赐予的,一定高兴得不得了,如果不是上天所赐,有些人还会想尽辨法巧取豪夺。   佛法的教育是以心灵为重,期望能改变世人一味追求物欲享受的态度。儒家也强调“内圣外王”的精神;内圣,指的是...

    惟觉老和尚

    |道德|教育|

    http://www.fjdh.cn/article/2005/12/2044062342.html
  • 印光大师的儒学思想

    灵岩山寺版)  [6] 《增广印光法师文钞·卷三·序》第54~56页《〈十三经读本〉序》(苏州灵岩山寺版)  [7] 有关儒家的圣人问题,本人在《〈周易〉的圣人观与儒家的内圣外王》一文中有专门的探讨。本人认为:「《周易》与儒家所说的圣人,与其说是『内圣外王』,不如说是『以明君为圣』更为贴切。中国能否繁荣富强,这同是否提倡『内圣外王』毫不相干,因为圣人与政治家完全是两回事,硬要将其拉扯到一块只是理论家...

    恒毓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0232843584.html
  • 也谈梁武帝佞佛

    的目的。 《魏书》卷98之{萧衍传》说:“其臣下奏表上书亦称衍为‘皇帝菩萨”,说明他是要走内圣外王的老路。他曾作过一首{三教诗》,可以作为这种情况的描述:“少时学周孔,弱冠穷六经。孝义连方册,仁恕满...

    唐黎标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5502357893.html